阮思娴姜曜推荐免费新书,主角是阮思娴姜曜的小说

tingfeng 2023-08-04 11:18:36

我不知道也许我会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来,继续做生意,毕竟生活还得继续。但很显然,赵元山确实让生活继续了,可他却完全换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。再一想到他在农家院安针孔摄像头,真是太难理解他到底想干啥了。”

  姜曜沉默了一下,叹了口气,说:

  “周诚他爸当时也经历了好几年的煎熬,才算勉强走出来。这种事儿不亲身经历,确实很难能体会到那种悲痛。其实,我问你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也在想,如果我是赵元山,我这些年会干啥呢?”

  阮思娴扭过头,看了看姜曜,问道:

  “嗯?那你说说,你是咋想的,你会干啥?”

  姜曜摇了摇头,又看了一眼阮思娴,说:

  “我也不知道。但我觉得,赵元山这些年还能活着,没想要去死,就说明他知道自己应该干啥。而他现在做的一些事情,虽然在咱们看来有些难以理解,但或许都是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。”

  阮思娴正思索着姜曜的话,这时候,手机突然响了,刘翠发来了一条语音微信。

  刘翠:姐,我刚才看见姚村长和一个人在镇上吃杀猪菜,他说那个人就是要来投资度假村的老板,这两天就会到村里考察。你说你们刚走,那个老板就来了,这也真够巧的,也不提前吱一声。

  阮思娴把语音外放,姜曜听着语音,随口嘟囔了一句:

  “靠,这老板是故意的吧?咱俩走了,钱小乐窜稀了,他这可真是会挑时候。”

  阮思娴和姜曜赶到何力的麻辣烫店,把车在路边停好,径直走进了店里。

  麻辣烫店不大,大概二十多平米,店里生意一般,此时没有一个客人。

  出乎阮思娴和姜曜的意料,何力身材瘦小,个头儿也就将近一米五,看上去似乎有些智力缺陷,说话还有些磕巴,而何力他媳妇儿则是个残疾人,坐着一辆轮椅,行动很不便利。俩人正在店里打扫卫生,一看有客人来了,何力赶紧招呼请,请,请坐,请,请,自己挑,挑,菜。阮思娴和姜曜都有些饿了,各自挑了一些菜,又要了两瓶汽水,然后就在靠门边的一张桌子旁边坐下,等着上麻辣烫。

  阮思娴把手机立在桌子上,捯饬了几下发型,点开直播,跟粉丝们互动了起来。

  阮思娴:“家人们,好久没见。你们猜,我今天来哪了?我来探一家麻辣烫店!”

  阮思娴说着,拿起手机,拍了一圈店里的陈设,又把手机立在桌子上。

  阮思娴:“我今天想当一把吃播,品尝一下这家店的麻辣烫,看看味道咋样。要是味道好,我推荐大家都来吃。对了,你们知道,东北麻辣烫里必须放些啥吗?反正我必须放冻豆腐,方便面,午餐肉......”

  阮思娴跟粉丝们唠上了,姜曜则喝着汽水,一边打量店里的环境,一边思索着什么。

  十分钟后,何力他媳妇儿坐着轮椅,端着两个大海碗,把阮思娴和姜曜的麻辣烫上来了。

阮思娴姜曜推荐免费新书,主角是阮思娴姜曜的小说

  何力他媳妇儿一看阮思娴,觉得有些眼熟,想了一下,激动地说:

  “你不是那个谁,那个谁,阮思娴吗?是吧?哎呀,你咋来我们店里了?”

  阮思娴吃了一口麻辣烫,看了看何力他媳妇儿,说:

  “对啊,我就是阮思娴,路过你们店,来探个店,吃碗麻辣烫。”

  阮思娴又吃了一口麻辣烫,看向手机屏幕,说:

  “嗯,这麻辣烫真好吃。家人们,我不夸张地说,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麻辣烫。你们离这里近的都快来吧。我吃饭慢,至少得吃一个小时,咱们边吃边唠。你们一会儿谁来这家店吃麻辣烫,我都请客,你们随便点,千万别给我省钱。”

  姜曜吃了两口麻辣烫,觉得味道确实挺盖,扒了两瓣大蒜,大口地吃了起来。

  又过了大概十分钟,店里还真来了十几个粉丝,何力和他媳妇儿都懵了,忙忙活活地做着一碗又一碗麻辣烫。粉丝们围坐在阮思娴旁边,一边吃着麻辣烫,一边跟她唠嗑。姜曜装作不认识阮思娴,吃完了一碗麻辣烫,尴尬地拿着手机,玩起了微信小游戏。

  阮思娴也没食言,给所有人都买了单,还请大家喝了汽水,一起合了影。

  粉丝们散了后,何力他媳妇儿一边收拾着桌子,一边跟阮思娴说:

  “我们这个小店干了好几年,也就是勉强糊口。你要是能天天来我们店里就好了,生意指定能好起来。”

  阮思娴拿面巾纸擦嘴,看了看何力他媳妇儿,说:

  “主要是咱们家的麻辣烫确实好吃,你放心吧,我有机会指定会多帮你们推广。”

  何力拾掇起桌子上的碗,看了看阮思娴,磕磕巴巴地说:

  “太,太感谢了,真是不知道该,该,咋感谢好了。要,要不,我,我给你们带点儿,这边的土,土,土特产吧?”

  阮思娴从桌子上拿起汽水,喝了一口,说:

  “不用感谢。我们想跟你打听一个人,你认识赵元山吧?”

  何力愣了一下,看着阮思娴,困惑地说:

  “赵,赵哥?我,我认识啊,咋,咋地了?”

  阮思娴想了想,又看了看何力,说:

  “我听说,十几年前,赵元山的儿子在高考后让人弄死了。有这事儿吧?”

  何力点了点头,看着阮思娴,说:

  “确,确实有这事儿,那,那是,十五,十五年前了。我,我那时候,给赵哥当,当伙计,帮他进,进货,出货,干,干,干一些杂事儿......”

  何力琢磨了一下,又看了看阮思娴,说:

  “对,对了,你,你问这个,干,干,干啥?”

  阮思娴又想了想,撂下手里的饮料,说:

  “我们怀疑,他偷拍了我们,所以有必要对他有所了解,看他能不能干出来这种事儿。”

  何力感到难以置信,看着阮思娴,困惑地说:

  “偷,偷拍?赵,赵哥这些年,性,性情,变,变,变化化太大,跟以前,跟以前确实,确实像两个人,两个人似的,但,但我觉得,不,不至于吧?”

  阮思娴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,说:

  “我没骗你,也没必要骗你。我这么说,是因为我们有证据。你能跟我们说一说他吗?”

  何力坐了下来,看了看阮思娴,说:

  “行,但,但我,我的表,表,表达能力不,不太强,我,从,从哪,哪说起呢?”

  姜曜也坐到阮思娴身边,看了一眼何力,说:

  “这样吧,我们问你一些问题,你只要回答就行,咋样?”

  何力点了点头,看着阮思娴和姜曜,说:

  “行,行,那,那你们,问,问吧,我知道的,就,啊就,就告诉你们。”

  姜曜思索了一下,看了看何力,说:

  “赵元山有没有跟你提到过一块手表?飞亚达牌子的手表?”

  何力皱起眉头,仔细地回忆了一下,说:

  “提,提到过,他说,这,这,这......

  何力一着急,说了十几个这,脸憋得通红,也没说出来一句完整的话。

  姜曜点上一根烟,说你别着急,慢慢说,实在不行就歇一会儿。

  何力咽了口唾沫,使劲倒腾了一口气,接着说:

  “他,他说,这,这是,弄,弄,弄死他儿,儿,儿子的凶手,戴,戴,戴的手,手,手表.......”

  igure_small.jpg">感谢大家的阅读,评论和推荐票:)如果喜欢这个故事,请加入书架收藏,作者真诚感谢:)

第三十一章 2008年的事件

  三十一

  何力在姜曜的询问下,用了半个多小时,磕磕巴巴地把赵元山的过往情况说了一遍。

  阮思娴听着何力的讲述,心里越来越难受,眼泪都快出来了,姜曜也不说话了,紧绷着脸,一根接一根地抽烟。何力看俩人这样,也挺感慨,麻辣烫不卖了,让他媳妇儿拿了张纸,写上“暂停营业”,贴在了店门口的玻璃上。

  据何力所说,赵元山生于 1966 年,家在歪脖山县的矿区,父母都是普通煤矿工人。

  初中毕业后,赵元山去了南方当兵,在部队的几年时间里,他表现很不错,还曾得过一些嘉奖。复员后,赵元山被分配到歪脖山县一个国有建筑公司,负责开钩机。赵元山为人仗义,待人真诚,在单位的人缘很好,也深得领导赏识,第二年就被提拔成了班组小领导。

  1990 年,赵元山从工人转为了干部编制,成为了一名供销科的采购员。

  也是在这一年,赵元山跟比自己大一岁,相处了一年半的中学语文老师谢海英结婚了。

  赵元山跟谢海英结婚后的第二年秋天,他们的儿子出生了,他们给儿子取名叫赵欣。

  赵欣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,在各方面都没让赵元山和谢海英操心过,而且他还擅长拉手风琴,是学校的文艺骨干。赵元山和谢海英都为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而骄傲,他俩的事业也越来越好,赵

2万+
点赞

相关阅读

精选读后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