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闻清虞夏(贺闻清虞夏)全文免费阅读-贺闻清虞夏最新章节阅读

lizhi 2023-12-09 13:17:17 2

沾地但是她喜欢的行业,辛苦但不乏味;气候和环境更没什么说的,除了冬天冷了些,但毕竟生活过那么些年,也没有不适应。

所以她明白虞丽梅想问的估计不只是这个。

病了这一场,虞丽梅的性子比以前平和了不少,换做是以前,她绝不会绕弯子,而是直击目标。

但这回,虞丽梅只是点了点头:“那就好,你在那边要多照顾好自己,少吃外卖,少熬夜,该穿的秋裤穿上,冬天在家不准不穿袜子……我前两天还给你买了一套保暖衣,你记得带回去。”

老屋的旧白炽灯下,女人缓慢的唠叨入耳,虞夏听着却不觉得烦。

她的语气带着点撒娇的意味,顺从道:“好,我都知道了。”

在乡下待了两天之后,虞丽梅面包店的生意不能落下,又得着急忙慌回榆川市里。外婆不乐意跟着她们离开,表示自己在这里住得挺好。

虞丽梅拗不过她,只得说:“那我过年再来接您。”

虞夏也跟着虞丽梅回到市里,她连带着周末只有五天假,在乡下待了两天,再在市里陪陪虞丽梅,就要回芜城了。

这天下午,榆川的天气格外好,日光浓郁到让人误以为是炎炎夏日。

虞夏拎了壶水,站在窗台边上,悉心浇着虞丽梅养的满窗台的花,无意间往窗外一瞥,视线却突然顿住了。

她怔愣片刻后,连忙掏出手机,飞速点了几下,将一张图放大再放大,直到图片里远处的楼层与她现实视角里风景重合。

虞夏的呼吸急促了几下。

这张图片的来源是贺闻清的头像,从她重新加上他的好友开始,他就从未换过,以至于虞夏还私底下吐槽过他的恋旧癖。

可是现在——

虞夏举着手机,来回对比。

那栋大楼她知道,是个商圈的写字楼,在两年前重新装修过,广告牌也是这一两年才换的。

所以并不是贺闻清大学时期、除夕夜前夕来榆川找她的那一次。

她的脑中浮出一个很突然的念头。

贺闻清可能在她不知道的时候,来过这里。

贺闻清虞夏(贺闻清虞夏)全文免费阅读-贺闻清虞夏最新章节阅读

……

只可惜她的假期还是没能善始善终,在即将回到芜城的前一天晚上,她接到了汤乔的电话。

汤乔的声音异常兴奋:“之前的那个女校,她们终于同意我们的采访了。”

有一个贫困县地区,当地的支教老师们自发创办了一所女校,这件事十分具有时代意义,所以电视台这边早早就想去做一期专访,可惜那些老师们不同意。

虞夏也非常理解,媒体时代,流量如同一把双刃剑,带来的究竟会是什么,他们也无法完全掌控方向。

如今他们同意了,电视台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女校的事迹还原并传播出去。

事情紧迫,虞夏取消了行程,选择直接去女校的所在地。

她给贺闻清发了消息,说自己要去另一个小县城,回芜城可能要再推迟几天。

贺闻清估计在忙,没回她。

这次的专访电视台十分重视,一同前去的除了汤乔,还有其他组的同事。虞夏和他们会面的时候,见到了浩浩荡荡一大波人。

他们这个地方是个北方的小县城,似乎没什么发达的产业,经济相对落后,只是那所学校还在更远更偏的乡下。

现在已经是下午,当天赶过去有些困难,而且住宿也成问题,本着不给学校添麻烦的想法,电视台决定先在县城住一晚,第二天一早就出发。

小县城旁边的山上有个烈士陵园,还是个挺著名的红色景区,同事们下午闲着也是闲着,就约着去逛逛。

虞夏中午的时候不知道吃了些什么,胃不太舒服,在临时安排的小宾馆里休息。

睡了一觉,缓过来了不少,再爬起来时天色已暗,晚上七八点的样子。

北方的冬天让人口干舌燥,只是这环境确实落后,烧水壶糊了厚厚的一层垢,虞夏不敢用,打算出去买几瓶水。

她许久未见过这样拥挤的地方,本就狭窄的道路两旁要么停满了车,要么小贩摆着摊。

连地势都不平坦,有一截路抖得厉害,她眼睁睁看着一辆面包车疾驰下去,几乎像是要飞起来一般。

但这边的空气还算不错,没什么污染,抬头能看见大朵大朵的云彩,不过这云的形状非常独特,层层叠叠如鱼鳞,被落日余晖染成橘红色。

买水的时候,老板叽里呱啦说了一串,见虞夏一脸怔忡,老板又耐下性子搬出有些蹩脚的普通话。

虞夏这回听懂了,他说的是:“是外地人一个人来玩的吗?需不需要导游?很便宜的。”

虞夏连忙摆手拒绝,就要付款,却发现自己的手机落在了宾馆里。好在她有带纸币的习惯,匆匆付了钱,赶紧离开了这里。

虞夏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,路过绕城河的时候,一圈圈涟漪在黑色的水面上无故浮现。

也许是某辆重型大卡车路过,铺着地砖的路面开始剧烈起伏,她踉跄了一下,扶着围栏勉强站稳。

不知从哪里飞过来了一块小小的砂砾,将她额头边划破了一个口子,鲜血溢出。

但虞夏浑然不觉。

她只看到不远处楼宇倾覆,在短短几秒钟之内,轰然倒塌。

第111章 避难所:“妈妈把我抱出来,又回去抱妹妹。”

虞夏坐在帐篷外发呆,临时安置点正在发放盒饭,她不太饿,没想着去拿。

天色灰蒙蒙一片,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尘土气息。尽管现在已是中午,太阳照在身上依旧很冷。

她的浅色大衣不知何时沾上了左一道右一道的灰黑色印子,看起来有些狼狈。

这是政府紧急搭建的避难所,收留了许多地震中无处可去的居民。

避难所在远离县城的一个新修的广场,空旷且开阔,只是事发突然,条件简陋,他们昨天在帐篷里应付了一个晚上。

虞夏睡得并不安稳,半夜有时能听到人们的尖叫,更多时候是哭泣,听在心里堵得慌。

“小姑娘,吃饭了。”隔壁帐篷的大娘多端了碗盒饭,递到虞夏手中。

她道谢接过,抬头看向大娘:“您能借我一下手机吗?”

她的手机落在了宾馆里,跟着房屋一起倒塌在了废墟中。失去了这种电子设备,虞夏头一回感受到了寸步难行的局促。

“没问题,”大娘答应得爽快,从兜里摸出一款老式按键手机,递过去,“就是款式旧了,不知道你们年轻人用着顺不顺手,别嫌弃哈。”

虞夏感激接过,摁亮锁屏键,小小的屏幕上方果然呈现出“无信号”三个字。

她又不死心地拨打了虞丽梅的电话号码,当然打不通。

“谢谢您。”她掩下眼底的失落,将手机还了回去。

吃完饭,虞夏待不住,出去转了一圈。

听当地人说,这片避难所所在的区域叫做红旗广场,如果没有这场地震,那么这会儿应当正是本地居民最活跃的时间段。

应该有离家近的上班族匆匆回家吃饭,也应当有小朋友在广场上放风筝。

唯独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——密密麻麻的安置帐篷让人几乎无下脚。

小县城不大,但居民不少,在场的有一家三口,还有一些是老年人,也有孤零零一个人的。

虞夏无法估测出这个避难所里有多少人,但她清楚远远不够,还有更多的人没法安然无恙地待在这里。

记者的习惯让她随身携带着录音笔,也幸好如此,她能及时地将这一切记录下来。

广场的一角原本是个儿童乐园一样的场所,许多小型的游乐设施还摆放在那里,只是一些被倒坍的瓦砾掩埋住了。

也许是因为误触,一辆摇摇车突然前后晃动了起来,闪烁着彩色的灯光,欢快的童谣在一片阴翳中尤为刺耳。

一个穿着红棉袄的小姑娘茫然无措地站在摇摇车旁边,看起来年龄不超过五岁。身旁来来往往、步履匆匆的大人都在为这场灾难而奔

2万+
1 点赞

相关阅读

精选微散文